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新书推介】孟维瞻著作《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出版-天天聚看点

时间:2023-06-28 09:14:19    来源:个人图书馆-国政学人

《解构西方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丛书》是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策划的一套政治学、国际关系学丛书。该丛书强调从哲学、历史学及文化视角对西方主流政治学、国际关系学进行批判性解构,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逻辑。

新书简介

目录


(资料图)

前言

1

东亚“长和平”的迷思:权力还是文化?

2

等级制国际体系:从东亚特殊性到世界普遍性

3

从分裂到统一:西方难以理解的中国世俗权威战争

4

大国崛起遭遇的制衡联盟:中国是否独特?

5

解释古代中国对外战略行为的变化

6

中国和美国:谁更讲“王道”?

7

中西世界秩序的宪制冲突:文明“遭遇”视角的分析

8

超大规模国家的特殊性:真命题还是伪命题?

9

世界政治中围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斗争:现在与未来

10

结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现实意义

后记

前言内容摘要

中国的崛起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实之一。不少中国学者、西方学者和其他第三世界学者将中国崛起作为最重要的学术创新增长点,这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当我们讨论“中国能和平崛起吗?”“中国将会如何塑造国际秩序?”“中国强大之后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战略?”这样的问题时,本质上是在讨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甚至类似的争论在政治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都是存在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分法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各种范式相互结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具体观点。普遍性的现实主义者可能认为,中国的崛起不会与西方国家的争霸历史有本质区别;普遍性的自由主义者可能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最终会与西方国家趋同并且不会提出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不同的主张。最坚定的普遍主义者则认为,我们不需要专门研究中国,或者没有必要太关注中国。他们否定发展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学派”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不少英文的国际关系学术期刊并不关注中国的经验,认为探索普遍性的规律或者创造普遍性的理论比专注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研究更有意义。

近年来,在中国和西方的学术讨论和政策分析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特殊性的强调。中国和美国各有一部分群体,将自己描绘成为道德的、正义的形象,将对方进行妖魔化。这实际上将东西二分思维发展到极致,形成自我中心主义。即使在严肃的学者中也有很多人认为古代东亚的等级制国际体系是区分于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本质特征。但事实上,这种等级制也许在东亚之外的其他体系也曾经存在。特殊性在换一个角度或者将其置于更广义的视野之后可能就会成为普遍性。过于强调特殊性,反而会低估中国经验的可推广性,不利于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即使中国的特殊性在某些视角下确实存在,我们很多人也并未抓到其关键。

过去几十年,中国特色或“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可以分为两种实现路径,即普遍性路径和特殊性路径。二者都是中国学者构建国际关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未来的努力成果也将会同时沿着这两条路径前进,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人:刘庆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康岳大厦

邮政编码:300051

印刷:天津新华印务有限公司

经销:新华书店

开本:710毫米×1000毫米 1/16

印张:18.25

字数:260千字

版次印次:2023年5月第1版,2023年5月第1次印刷

定价:68.00元

文章来源于天津人民出版社。文章评译内容为公益分享,服务于学术科研教学工作,不代表国政学人观点。

标签: